一、化学清洗目的
化学清洗是减少锅炉受腐蚀影响的主要方法,通过采用化学的方法将锅炉水汽系统中各种沉淀物、金属氧化物和其他杂质,并使金属表面形成形成保护膜。它是减少锅炉因受热面结构和沉积附着物所造成的腐蚀、导热不良和水汽污染,保证锅炉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
二、化学清洗范畴
1、新安装的锅炉(无论是直流炉还是汽包炉)。
2、已经运行的锅炉。
1)汽包锅炉,一般只清洗锅炉本体的汽水系统。
2)直流炉只清洗锅炉本体和高压加热器的汽水系统。
运行以后的锅炉清洗主要是以结垢量和运行年限综合考虑的,具体结垢量和年限的规定见下表:
三、化学清洗方法
锅炉化学清洗有浸泡和流动两种方式,经常采用的是流动清洗,而流动清洗又可分为适用各类炉型的循环清洗方式、适用于直流锅炉的开路清洗方式和利用加药或排污管直接将清洗液打入锅炉EDTA络合剂低压自然循环清洗。
四、化学清洗流程
一般工艺步骤为系统水冲洗、碱煮转型、碱洗后的水冲洗、酸洗、酸洗后的水冲洗、漂洗和钝化。
1.系统水冲洗 新建锅炉,在化学清洗时必须进行水冲洗。可用过滤后的澄清水或工业水分段冲洗,冲洗流速0.5~1.5m/s,冲洗终点以出水达到透明无杂质为准。
2.碱洗或碱煮 新安装的锅炉因其设备涂有防锈剂或油脂,应在酸洗前用碱洗进行处理;运行以后若是锅内无油,一般不进行碱洗。碱洗的作用主要是除去设备内部油垢和湿润金属表面,同时对三氧化硅、水垢等物有一定的松动作用。
1)新建锅炉仅实施碱煮的,在煮炉过程中,需由底部排污2~3次,煮炉结束后进行大量换水。待排出水和正常炉水的浓度接近,且Ph值降至9左右,水温降至70~80℃,即可将水全部排出。煮炉后应对锅炉进行内部检查,要求金属表面无腐蚀产物和浮锈,且形成完成的钝化保护膜。
2)酸洗后的去油碱洗,一般应采用循环清洗或循环和浸泡相结合。碱洗后用过滤澄清水、软化水或除盐水冲洗,洗至出水Ph≤8.4,水质透明为止。 3)若水垢中硫酸盐、硅酸盐含量较高,为提高除垢效果,可在酸洗前进行碱煮转型。
3.酸洗及酸洗后的水冲洗
酸洗的作用是将金属壁面的沉积物从不溶性转为可溶性的盐类或络合物,溶解在清洗液中,而后在废液排放时排掉。
1)监视管段应在清洗系统进酸至预定浓度后,投入循环系统,并控制监视管内流速和被清洗锅炉水冷却壁管内的流速相近。
2)酸洗时必须按清洗方案严厉控制酸洗液的温度、循环流速,汽包的酸槽的液位等,并每小时记录一次,按时循环检查,如实记录出现的问题。
3)当每一回路循环清洗到预定时间时,应加强酸液浓度和铁离子浓度的测定。当各回路酸洗液中酸洗浓度和铁离子浓度趋于稳定和平衡,预计酸洗将结束时,可取下检测管检查清洗效果,若管段内仍有污垢,应在把监视管段装回系统继续清洗,至监视管段内清洗干净,应在循环1h,方可停止酸洗。
4)为防止活化的金属表面产生二次浮锈,酸洗结束时,不得采用将酸直接通过排空再上水的方法冲洗,可用纯度大于97%的氮气连续顶出废酸液,也可用除盐水顶出废酸液,酸液顶出后采用变流量水冲洗,冲洗时水流速应达到清洗时流速的一倍以上。尽可能缩短冲洗时间,水冲洗至排出液的Ph值为4~4.5,含铁量小于50mg/L为止。
5)对沉积物或垢量较多的锅炉,酸洗后如有较多未溶解的沉渣堆积在清洗系统设备的死角时,可在水冲洗至Ph值为4~4.5后,再排水用人工方法清除锅炉和集箱内的沉渣。用此方法冲洗后,需漂洗才能钝化。
4.漂洗和钝化
漂洗即钝化前的防锈预处理,利用柠檬酸络合铁离子的能力,除去酸液和残留在系统内的铁离子以及冲洗在金属表面可能产生二次铁锈。 钝化处理的目的是使洗净的金属表面生成防腐蚀的保护膜,防止清洗后的腐蚀,也为运行后生成更坚实的磁性氧化铁保护膜做好基础。
1)采用氮气或水顶酸,及在锅内金属未接触空气的情况下可免做漂洗,若退酸水冲洗后有二次浮锈产生,则应进行漂洗。
2)锅炉酸洗后必须进行钝化(除EDTA清洗钝化一次完成外),如漂洗后钝化的,漂洗液中的铁离子浓度总量应不小于300mg/L。若超过值,应用热的除氧水更换部分漂洗液至铁离子浓度小于该值。钝化过程中,应定时取样化验,如钝化液浓度降至起始浓度的1/2时,应及时补加钝化液。